創造一款「有趣」的遊戲 你所需要知道的事|遊戲設計的有趣理論讀後感

遊戲設計的有趣理論 有趣遊戲 遊戲開發者必讀

在初次翻閱遊戲設計的有趣理論的時候,看到大量的插畫我心想:「這大概是一本能看圖說故事就讀通的一本繪本類知識書籍吧?」直到真正細啃才發現裡頭的知識量相當驚人,大概每一兩個段落就會有作者另外備註在書本最後方的名詞解釋。 016

好在有插圖搭配才讓閱讀的過程中更加有趣,作者的敘事口吻也非常幽默,字句精練,但沒有深厚遊戲背景的讀者可能會讀得較吃力。今天的文章是分享肥編讀完這本書後的心得,還有整理出部分的內容重點,希望大家看完也會產生對這本書的興趣囉。

我們生活中所接觸到的書籍、電影和遊戲,都會因為閱聽人的不同背景和生活型態,而產生了不同的偏好和解讀,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遊戲雖然熱銷全球仍有人無法喜歡,也有些遊戲雖然冷門但對特定玩家來說卻一玩成主顧,就跟哈密瓜有一種哈味一樣,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

除了喜歡與否,作者再加上一個「時間」的維度來思考,問了一個全天下人都想知道的問題:「為什麼有些遊戲才玩一會兒就開始無聊?為什麼有些遊戲不管玩了多久,都讓人覺得很有趣?」

作者從認知理論切入來解答這個現象。「有趣」這個感受和人的大腦認知息息相關,人類的大腦是飢渴的模式吞食者,吞下模式把他們模組化成組塊,因此當我們看穿了模式就等於我們學會了,因此我們的人生就是不斷地將看到的模式經過學習後消化成一個一個組塊。所以「有趣」和「學習」的關係密不可分,而且重點是這是我們從出生開始自然就會的事。

「我作孩子的時候,話語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

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是丟棄了。」—哥多林前書13:11。

當我要挑選首圖照片時,我習慣到免費且合法取用的素材網取材,這次我試著在Pexel上搜尋關鍵字「Learn」、「Fun」,結果出現的幾乎都是和孩童玩遊戲有關的圖片(如下圖)這似乎也意味著我們人類在長大後就不把學習當成一件有趣的事了,但真的是這樣嗎?甘阿捏?

其實長大出社會後,我們仍然會不斷地吞下模式去理解各方面我們在工作時會遇到的狀況,並學習方法去解決,難道我們的有趣人生真的停擺在孩童時期嗎?並不是的,只要我們還在學習的一天,有趣就可以伴隨著我們的生活,帶領我們前進。

遊戲的創造其實就是讓人進行「學習」的練習動作,透過遊戲這個媒介和玩家的互動行為,讓玩家從不熟捻遊戲機制到能夠掌握訣竅順利過關,就是一種學習的過程。可惜的是,人的大腦在學會了遊戲模式之後,便會離開去玩下一個遊戲。

我們可以發現許多名列前茅的專業玩家不到幾個月就玩透了好幾款遊戲,豐富的遊戲經驗讓他們能在很短的時間學會一個遊戲的模式;相較之下,許多輕度的業餘玩家也會不斷換新的遊戲玩,但原因是他們經驗較少,需要花費較多時間學習一個遊戲的模式,若遲遲無法產生「有趣」的感覺便會失去耐心而放棄,轉向下一個遊戲。

因此,「有趣」可以解釋為學習的情感性反應,因為還摸不清模式,所以就產生了好奇不由自主地去學習,這就是「有趣」的形成脈絡,而遊戲設計師的使命就是要讓遊戲一直讓人感覺有趣。

人生如(遊)戲

遊戲所扮演的角色與傳遞的價值,其實在我們的生活周遭形影不離。

遊戲帶來的趣味與在遊戲當下特定狀態的學習有關,無論學習成功與否都不會對真實生活造成影響,所以雖然沒有實質壓力,卻能夠成為人生的練習。「這不過就是個遊戲啊。」我們常常用這句話安慰輸了遊戲的朋友,其實就隱含著玩遊戲只是對現實人生挑戰的「練習」。

而遊戲也像是一位老師,是可以影響玩家的思考模式的。除了讓玩家產生興趣在遊戲裡學習玩法,當中的練習、冥想、說故事、撫慰,也都是遊戲可以提供的事物,遊戲不應該僅是作為權力投射、娛樂玩家的用途,而是具有影響力的媒介。遊戲能讓你從遊戲學習各種能力、認識自己,啟發你去思考如何成為更好的人,這是遊戲有其價值的原因

另外,如果更廣義的去聯想遊戲以外的產品,你會發現其實在任何領域「有趣」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難度適中的遊戲讓我們產生玩心空間而持續玩下去;發人深省的書讓我們想要一讀再讀;電影採用引發想像空間的開放式結局或暗藏彩蛋,總令人回味無窮;甚至人際間我們也總會對有趣的人特別想親近有好感,對吧?

(*對於玩心空間比較不了解的讀者,可以點這裡看看另一篇以玩心設計為主題的文章)

說了這麼多,到底該如何才能做出有趣的遊戲呢?

許多人說要成為遊戲設計師要涉獵的領域很廣,其實這並不是要遊戲設計師精通十八般武藝,去把各種遊戲的技術精通到出師的地步(當然自己一人獨力開發可能就需要XD),而是要對任何事物都一直保有好奇心,好奇心是肥編認為能將學習變有趣的關鍵要素。

一個願意學習各種未知新知識的遊戲設計師,就能從更多面向去看世界,心裡也會經過這些學習的洗禮過程,將更多學習到的模式消化組成組塊,這樣創造出的遊戲便能傳遞給玩家更多價值,所以成為一位優秀的遊戲設計師是一件非常困難也非常有意義的事,你能透過遊戲這個媒介當作老師引發玩家的興趣,並且透過遊玩過程學習你想要傳達的價值,我想作者說的「Fun is just another word for learning. 」所想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吧!

本次分享書籍

遊戲設計的有趣理論(2016)作者:Raph Koster;譯者:褚曉穎,歐萊禮出版社。



如需要引用文章,請在發佈內容內駐名本文作者、出處「Fellows創新幸福工作學內容社群」以及附上文章頁面的連結,以避免爭議。

「會員服務及隱私條款」請看:

Fellows 創新幸福工作學生活報訂閱

Fellows先生會將每周內容彙整寄送給你,讓你每篇內容不漏接,享受滿滿的充實感!

About the author

photo 肥編
UIUX設計師、社群小編 @ 視樂友數位有限公司(已於 10/7/2021 帶薪休假,10/25/2021 離職) |  撰寫的文章

擅長UX/品牌設計/遊戲化/顧客黏著度,希望透過輕快幽默的筆觸,把品牌創業的各個面向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傳達給對創業有興趣的人們,讓讀者能在閱讀過程中吸收知識,提升創業者在這些方面的軟實力,因為喜歡任何有趣的事物,也期許能把各種事業變得有趣、有價值。之前擔任 Fellows 品牌創業平台的 UI/UX設計師、社群編輯

0 0 votes
Article Rating
訂閱
通知
guest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0 Comments
Oldest
Newest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